【科普专栏】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处理及预防

发布日期:2023-01-05 来源:双色球 作者:西医三附院宣传科 点击量:
分享到:

2022年12月29日清晨,一位常年透析的老肾友焦急的跑进透析室:“护士,我的内瘘摸不到震颤了”。当班护士立即给予触摸瘘口处并测量血压,值班医生连忙听诊内瘘,震颤和搏动消失,内瘘血栓形成。

 临床表现

瘘管杂音消失,动静脉吻合口血管震颤减弱,血液透析中血流量降低,达不到有效透析血流量标准。

 前期症状

内瘘血管处疼痛、触及博动震颤及杂音减弱,抽出血液为暗红色,血流量不足为内瘘血管部分阻塞,完全阻塞血管时,博动震颤及杂音完全消失

 形成原因

血管条件差,如静脉太细、静脉炎、动脉硬化、糖尿病血管病管;手术因素,手术中动作粗暴,血管内膜损伤,吻合时动静脉对位不良,血管扭曲成角,高凝状态;患者脱水,低血压,低血容量,血流量速度缓慢;透析后连续低血压状态3-5次;长期定点反复穿刺使血管内膜损伤引起纤维化,压迫止血不当,内瘘形成后,高压动脉血流刺激,损伤静脉内皮,引起血栓形成

 内瘘血栓形成的处理

既往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多为外科切开取栓或重新制作内瘘,不仅创伤大,而且并发症较多,首选的是用尿激酶缓慢泵入治疗方法。早期发现内瘘血栓并及时应用尿激酶是内瘘再通的关键,尿激酶通过血栓形成部位的动、静脉端血管内注入溶栓效果显著。连续3天尿激酶治疗内瘘不能再通者接受手术取栓治疗或重新造瘘。

 预防

1.注意保暖,避免各种缩血管因素的刺激。

2.避免压迫内瘘的动作,避免术侧腕部佩戴首饰,夜间睡觉不要将造瘘侧手臂垫于枕后,尽量避免侧卧于造瘘手臂侧;造瘘侧手臂避免持重物。

3.造瘘侧手臂不能测血压、输液、静脉注射、抽血等。

4.穿刺方法正确,压迫止血力度适当,每次透析结束后,纱布按压力度要合适,以保证能触摸血管震颤为宜,纱布卷压迫止血时间不可过长,一般15~20分钟,若穿刺处未见渗血,可解除压迫;仍有少许渗血,应减轻压迫力度,继续压迫30~60分钟,视渗血情况可继续延长。对于易发低血压的患者,压迫力度不宜过大,压迫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。

5.注意安全,避开磕碰,防止别人紧握。

6.掌握自我判断动静脉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,需要每日多次:看-内瘘血管有无塌陷;听-用听诊器听内瘘处有无杂音;摸-内瘘处有无震颤;感-感觉内瘘血管有无比较明显的疼痛感。

7.透析间期控制水分,透析时避免过度超滤发生低血压,引起内瘘闭塞。透析结束后,回家途中或家里出现出汗,头晕等低血压现象时,必须就地平卧,内瘘侧肢体平放,及时饮用糖水或盐水,待血压回升后检查内瘘震颤有无减弱。

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"生命线",而内瘘血栓形成是其失去功能的主要原因。因此医护患均应掌握动静脉内瘘监测和保养方法,并积极主动保护好动静脉内瘘,不仅有利于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,还有利于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
血液净化室   王金